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部门资讯

新华日报刊发胡柏林文章:探寻“最优解” 构筑“强支撑”

发布日期:2022-07-12 10:31 [ ] 浏览次数: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的靓丽招牌,是招商引资的无形磁场。区域间项目招引、经济发展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营商环境的较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构筑一流营商环境,既是中央和省市的重大要求,也是企业和百姓的热切呼唤。近年来,盐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对标先进地区营商环境标准,围绕简政放权、创新监管、优化服务三大关键,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开启向海图强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盐城提供“强支撑”。

一、简政放权“放”出发展“加速度”

简政放权是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转变职能的“当头炮”。在“简”字上抓突破,在“减”字上增力度,盐城通过集成事项、集成机制、集成服务,站位群众视角,整合跨部门关联事项,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动形成不动产交易登记、军人退役、服务市场主体等精品“一件事”,建设全市统一的“一件事”办理平台,实现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人才乐业、退休、就业等不少于20个“一件事”线上线下标准化办理。聚焦服务市场主体“一件事”,推行企业开办“全市通办、远程网办、全程帮办、掌上自办”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固化形成“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次踏勘、一证准营”的“六个一”模式,16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全省首创容缺服务+告知承诺审批,全流程审批时限由省定100个工作日压缩至56个工作日。

二、创新监管“管”出市场“强动能”

“放”要放到位,“管”要管得好。“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放管服”改革才能取得实效。盐城在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的过程中,创新监管模式,建成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着力强化审管联动、放管并存,努力管出市场“强动能”。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既用好“看不见的手”,又用好“看得见的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推动依法必招项目上一个平台交易,做到系统、流程、规则、管理“四统一”, 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货物服务4大类项目全部进场交易。制定统一交易规则等7项制度,大力推行“不见面”交易,推广电子保函、担保等方式替代保证金,减少占用企业资金成本。全国首家开发使用履职监督平台,已有1203个责任主体、5534个项目上线接受监督,涉及金额近3400亿元,投诉异议同比下降43%

三、优化服务“服”出百姓“幸福感”

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生产力。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市场主体除了行政和公共事项服务的需求外还有自身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疫情冲击的情势下,许多企业都面临生存和发展难题,行政审批部门这只“有形的手”更应当发挥“托举”职能,助力企业爬坡过坎,以优化服务“服”出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

创新重大项目审批“帮代办”。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资金、项目就往哪里飞。盐城突出项目为王、服务至上,聚焦5000万元以上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帮办机制。搭建全市项目审批代办帮办工作专班,组建项目代办中心,构建市、县、园区(镇、街道)三级代办体系,打造一支不少于1015人的专兼职帮办代办队伍,出台配套制度,形成市级统筹、专员帮办、市县联动的全方位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过程、链条式代办帮办服务。

建立常态化企业诉求“直通车”。盐城开设12345“一企来”专区、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尚贤”人才服务热线,发挥12345“一哨联办”工作机制,实现“企业诉求、一号直达”。 聚焦企业需求、群众关切,开展登门问需、上门送解、回门问效“两问一解”专项行动,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助企纾困、精准服务,为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扩大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行政审批部门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引领改革发展,增强服务意识、激发市场活力,对标先进地区、对标市场需求、对标企业期待,下大力气、啃“硬骨头”,按照《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精准“放”、科学“管”、高效“服”,努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开启向海图强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盐城提供更强支撑。


来源:市行政审批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