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部门资讯

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 市公安局扎实开展公安政务服务攻坚行动

发布日期:2022-04-24 15:14 [ ] 浏览次数:


近段时间以来,市公安局认真贯彻省厅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厅“五个一”目标思路,扎实开展全市公安政务服务攻坚行动,进一步创新完善公安机关服务保障各项措施,全面推动“盐之e警”综合服务窗口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努力实现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线下服务“一门通办”,全力为盐城高质量发展创造最优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发展温度。积极对接行政单位及企业、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全市重点企业名录,定期组织开展挂钩服务;主动开放可以公开的信息查询,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采取上门送达、短信提醒、网络联系等方式,定期向企业发送防范建议书、预警通报和防范常识,对重要案件信息第一时间提醒,为企业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对策参考;定期组织企业高管和重点岗位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防范业务培训,全力挤压犯罪空间。

加大办案追赃力度。主动向企业公开经侦管辖范围、办案程序、报案菜单,实行涉企案件首接负责制、办案责任制和限时结案制,明确涉企案件必须在受理后7日内初查结束、立案后3个月内结案,不断提高侦查办案效率。把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合同诈骗等涉企经济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坚持办案与挽损并举,综合运用刑事追赃、附带民事诉讼和协调解决纠纷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止损挽损。

把准涉企执法尺度。对涉企案件的立案审查不公开进行,不直接与被控告、举报对象联系,在立案审查中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对涉企案件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时,尽量适用较轻层次的强制措施,能不采取强制措施的不采取措施;慎用冻结查封扣押、传唤等侦查手段,尽量做到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到企业调查案件情况时,坚持事先联系、制作调查提纲、明确调查范围,尽量缩短时间、减少影响。对外地公安机关来盐调查本地企业,在依法协作的同时,认真了解案情、严格审核把关,切实维护我市企业合法权益。

创新推出系列服务举措。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先后出台《全市公安机关优化服务民生二十项措施》《优化发展服务民生十项措施》《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服务复产复工复业便民利企二十项措施》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出涉及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管理等业务若干服务举措,极大方便了企业办事。

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依托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首次申领身份证“跨省通办”等便民举措,不断优化户籍制度和办事流程,扩大居住证发证规模,简化办证手续,群众通过“我的盐城”APP、公安“微警务”、二维码门牌等渠道实现自主申报、网上办证,全市办理居住证2.5万张,同比上升6.5%。

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目前,典当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已实现取消审批,保安培训许可证核发已由审批改为备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3个事项已实现告知承诺制办理,取消了爆破作业单位许可、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保安员证核发等11个事项、15项证明的出具。

深化“苏证通”系统应用。依托省厅“苏证通”平台搭建盐城子平台,建设本地化认证能力、认证服务管理系统,对接“我的盐城”APP,将各类认证数据汇聚至我市公安大数据平台。目前平台已建成,各地各警种涉及的人证核验、电子证照应用统一与市级子平台对接,并由市级子平台统一提供对外服务。

试点全流程在线审批。以保安员证核发、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中信息网络安全审批为起点,试点运行“全流程在线”受理审批,有序推进事项拓展、流程再造、系统升级、平台扩容、宣传推广等工作,着力打造盐城公安“盐之e警”微信小程序品牌。目前,两个事项的测试版本已完成,将于3月底上线试运行。

做强网上服务支撑。常态化运维管理江苏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公安旗舰店、江苏政务服务移动APP等政务服务平台,完成80个事项100个业务项的办理流程、承诺时限、办理材料的更新,入库保安员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电子证照8.5万件,为将来推行电子证照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全力打造“盐之e警”公安政务服务新体系。依托市县政务中心和派出所服务厅、街面警务站服务区、社区警务室服务台、平安方舟服务点等基层服务窗口,一次性下放治安、交警、出入境等89项236种高频事项,全力打造市域全覆盖、项目全集中、流程全统一的“盐之e警”政务服务新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198个“盐之e警”点位,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19.6万件,窗口服务满意率达99.8%,同比提升0.91个百分点。今年6月底之前,全市户籍派出所将实现“盐之e警”全覆盖。

有序推行事项统一受理集中办理。按照省厅统一制定的全流程审批、串联审批清单和业务办理流程,逐项梳理业务系统、办理依据、文书档案、专用印章等内容,完成25个集中办理事项的业务流程再造,整理事项办理政策文件、法律法规68篇并编制成册,制作11个高频事项平台操作手册,为窗口业务办理提供规范化指引。目前,省厅规定的市县两级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在我市已全部实现统一受理和集中办理。

做实做精便民服务举措。大力优化事项办理流程,不断开拓网上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物流快递传输等方式减时间、减跑动,目前已实现审批服务事项时限压缩度达82.17%、不见面办理达96.20%、即办件达45.83%。推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落地落实,推动延时错时预约服务提质增效,深化帮办代办和志愿服务,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暖心服务,去年市县两级公安政务大厅窗口办件量54.8万件,同比增长13%。

推动落实“互联网+监管”。加强与市场监管、金融、文旅、应急、交通等部门联动,制定印发“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抽查计划,动态化更新“一单两库”,新增检查对象1799家,同比增长82.1%。牵头、参与完成部门内部抽查和跨部门联合抽查任务15个,检查市场主体242家,事项覆盖率100%,结果回填率100%,涉企信息归集类型3类1933条,位居市直部门第二名。

规范信用数据归集。开发建成公安信用信息平台,全量汇聚各类公安信用数据,完成与“信用盐城”门户网站、盐城市县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累计归集报送公安信用数据163.4万条,入库率和准确率均达100%,在市直部门中位列第一。

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制定《盐城市公安局信用监管示范创建行动方案》,以保安服务业、易制毒化学品行业、涉外单位及外国人管理、特种行业公章刻制业等4个重点领域为示范创建工作切入口,制定出台信用评定管理办法,以制度规范行业领域的信用管理工作。年度,在市直部门政务诚信第三方测评考核中位列第3,较上年度第26名排名大幅提升。

强化信用场景应用。牵头相关业务警种部门,推动形成“信用+通信”“信用+驾考服务”“信用+网服”3个信用产品应用,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定期评定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重点交通失信人员,分别纳入信用信息红黑名单,在“信用盐城”门户网站公示。

 


来源:市行政审批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