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部门资讯

盐城因“需”施策建构项目全流程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23-02-26 08:54 [ ] 浏览次数:

           盐城市创立“让企业没有不满意”政务服务理念,围绕企业需求因“需”施策,着力构建项目全流程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快速审批、全程帮办、精准服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去年,116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帮办代办,办理时长平均压缩33%以上,部分“零审批开工”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70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申报材料精简了34%,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和企业获得感。

一、重构极简审批流程,助推投资建设“加速度”。梳理分析投资建设过程中各个重点环节,重造审批流程,按下工程报建手续“快捷键”。一是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建设单位书面承诺按照规定补齐必备材料,职能部门协同联合预审,过去需办理31个审批手续、提交164项申请材料后才能启动各项审批手续,目前在容缺40%材料的情况下即可先行预审并能同步开展后期工作,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时间平均缩减2/3以上。二是优化重组审批流程。整合20个涉批的标准事项为项目备案、土地规划、环评图审等6个核心审查事项,并充分利用土地挂牌到摘牌的空档期,帮助企业提前准备申报材料。通过联合踏勘预审,将实际流程再次精简为交地即办证、拿地即开工,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五证”齐发,去年,已为70个重大项目提供“拿地即开工”服务。三是试点“零审批开工”。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内,确认土地、环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行政审批、发改、工信、资规等8部门联合会商,签发《承诺预审施工意见书》,企业先行开工建设,限期内补齐“四书五证”手续,去年以来已有24个项目实现“零审批”签约即开工。

二、实施高效帮办代办,重大项目保障达到“全要素树立“项目为王、服务为要”理念,强化全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开工、见实效。一是实施“帮办代办”建立市、县两级审批部门负责人“双级领办”工作机制,成立各部门参与的帮办代办工作专班,组建由部门和镇(园区)为主体1015人的帮办代办队伍,市、县、镇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对重大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去年已为全市750家企业、1073个项目提供免费代办服务。二是推行“管家服务”从立项开始,围绕用地、能耗、规划建设等需求统筹策划,挑选专门人才担任“管家”,每个项目落实1个大管家总体统筹、1个主管家牵头对接协调、1个专属管家跑办审批手续、1个代办员准备审批材料,专门定制流程图、进度表等,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管家服务”。三是制定“专属清单”。围绕“项目您来干,服务我来办”的理念对重点项目“量体裁衣”,为所有重大项目赋码作为唯一“身份证”,编制专属审批事项手册,建立重点跟踪项目、审批事项办理、开工建设问题“三张清单”,对照清单制订解决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倒排计划、挂图作战。

三、提供精准闭环服务,破除项目投产“软门槛”。坚持项目、企业需求为导向,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全程化服务、精准发力一是确保“开工能上工”。在全省率先上线市政公用设施“联合报装”系统,让企业以最快速度运营。将水、电、气及排水、广电、通信等6个事项联合打包成“一件事”,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流转、一同踏勘、一并接入“五个一”办理模式,流程由原来的30个环节压缩为3个,申报材料从原来的30份精简为10份,企业跑动由6次变为“零跑动”。二是强化“主动协同”。开展登门问需、上门送解、回门问效“两问一送”专项行动,组建65个服务小组,建立问题、需求和任务“三联单”,推行嵌入式前置服务。同时,在全省首创“一哨联办”热线办理机制,拟定8个方面46个二级分类的高频事项表。遇到任何疑难问题,请基层单位“吹哨”,12345平台研判后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通知其到基层“报到”会商解决问题。目前已解决各类诉求2305个。三是优化“审管衔接”。建成“审管联动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20项审批事项审管信息互通联动,确保审批监管有效衔接。将投资企业履信备案执行情况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实施失信惩戒,依托项目“红黄蓝”监测系统,“一企一码”全程跟踪,如验收不合格,分期项目两年内不得申请承诺审批并列入重点监管,按情节实行相关行业和市场禁入,筑牢审批改革“防火墙”。

 

 


来源:市行政审批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