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资讯

市本级奖补资金“直达快享”试点成功落地

发布日期:2025-03-31 18:50 [ ] 浏览次数:

3月30日,第一批市本级专项资金直达快享试点项目于全部审核结束,圆满完成试点工作预期目标,共核定奖补金额2027万元,涉及奖补企业41家,“直达快享”给惠企资金流动装上“高速引擎”。

在传统的财政奖补资金管理与发放模式下,企业和相关部门面临诸多困扰。而我市数据局牵头建设的“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直达快享”模块,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如同给惠企资金的流动安装上了高速引擎,在政策精准推送、审批当日办结、资金快速兑付、部门高效协同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成效,为我市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政务服务的优化提升树立了新的标杆。

政策精准推送,从“文件传达”到“短信提醒”。以往,企业想要第一时间知悉相关惠企政策难度较大,需要安排专人,在众多政府网站、文件库中检索适合自身的政策,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还可能因为信息了解不及时而错失申报的最佳时机。而现在,通过“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直达快享”栏目,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分解政策信息,与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企业画像数据进行碰撞,自动匹配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并通过平台自动精准推送政策信息,进行申报路径和事项提醒,实现了试点项目“政策找企业”。通过在“直达快享”申报界面录入企业名称,系统会自动提醒是否符合该项政策申报条件。为避免大数据比对中的失误,一方面,将试点项目申报通知通过“盐城发布”、科技、工信、数据部门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同步公开,并组织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知晓面;另一方面,优化平台设计,增加补救渠道,企业对大数据比对不成功但认为自身符合申报条件的,可在线上传政策符合性佐证材料,由后台审核人员辨别材料的真实性,做到了政策获取“零门槛”。

审批快速办结,从“被动等待”到“当日反馈”。过去,惠企资金的审批流程较长,依靠县级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和初审,再到市级主管部门审核,全程需要提交纸质申报材料流转并至少经过5个审核环节,通常从申报组织至审核结束,需要1~2个月时间。此次“直达快享”试点,市数据局一是推动“企业直报”和“在线申报”。由企业通过“一企来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直达快享”界面,在线提交资金申请,无需园区及县级主管部门把关和初审,做到“一键直达”。二是精简申报材料。一律免除纸质材料,原则上仅需企业提供申报信用承诺书扫描件,对已实现信息归集的营业执照、知识产权等数据及政府文件等材料,全部免于提交。三是优化流程。“直达快享”界面仅设计了初审、复审2个审核环节,即“企业申报—处室初审—分管领导复审终审”。为避免试点项目政策理解不够到位问题,对涉及的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平台均设立了登录账号,并实时推送审核流程及结果,使相关部门能够实时查阅资金申报、审核情况。

资金高效直达,从“集中拨付”到“无感畅享”。以前,同一部门涉及的多项政策资金往往采取集中申报、统一拨付。因部分事项尚需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情况核实,如果其中1项资金奖补审核未结束,将拖累整个部门资金拨付进度。同时,财政部门并不掌握单个企业的银行账户开设情况,需要通过县级财政转拨付,客观上也影响了拨付进度。企业对能否享受政策红利心中没底,获得感不强。此次“直达快享”试点项目申报中,实现了平台在线采集企业银行账户信息,市数据局在向财政部门推送审核结果时,一并推送企业的收款账户开户名、开户行、开户账号等信息。财政部门收到审核结果后,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点对点拨付,无需县级财政部门转拨付,实现资金直拨,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心理预期和政策获得感。

下阶段,市数据局还将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基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大数据和模型算法算力支撑,加强资金审核风险防控,全面赋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来源:市数据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